學習園地
分認識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一論學習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更新時間:2016-05-10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指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綱領性文件,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六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然選擇。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從國際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從國內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特別要看到,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社會和諧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全黨同志都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自覺承擔起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任務。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然選擇。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從國際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從國內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特別要看到,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社會和諧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全黨同志都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自覺承擔起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任務。